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王正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山水清音 心中丘壑——王正平中国画解读

2018-02-06 09:00:12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邵大箴
A-A+

  如何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,是包括山水画在内的当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。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,是人们往往对传统与创新的认识发生了偏差,将两者视为矛盾和对立的关系,看不到它们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。艺术史上的任何有意义的创新,都不是空穴来风,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从前人传统中吸收了滋养,得到了启发,结合对客观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进行的创造。传统资源极其丰富,从观念到表现技巧,是后人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宝藏,艺术家即使窮尽毕生精力,也难以得其全部奥秘和精粹,只能从中有所感悟、有所心得、有所发挥而已。学习传统主要体会其精神,在国画领域,重要的理解它的以形写神、形神兼备的意写精神。写客观物象之形,而重点又不在形似,而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,在于写客观物象的内在气韵。艺术家之所以能体察和领悟到这种精神,由于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艺术修养。当然,艺术家要将自己的体会和领悟表现出来,还必须有过硬的手头工夫。所以好的画家一定是有文化修养的手艺人,文化修养和手艺,缺一不可。在画界经常出现两种情况:有人重视手艺,轻视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,手高眼低,作品缺少文化含量;有人眼高手低,看得多,认识水平也不浅,但手头功夫差,技巧跟不上,同样也成不了大气候。

 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,王正平突出的体会是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传统,宋元明清诸大家的作品他爱不释手,近现代黄宾虹、傅抱石、陈少梅等人的画作,更是他经常揣摩和研习的对象。他牢记古人教诲,学习前人艺术精神和技巧,而不是模仿前人作品的面貌。祖国大好河山,尤其自己生长的江南水乡,给他以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。面对大自然,写自己的主观感受,是他从艺的准则。至于笔法墨法,有传统程式和前人经验可资借鉴,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加以采纳、运用,并有所变化和力创新意。近几年来王正平的山水画有了不同于古人和同代人的样貌,显示出自己个性,正是由于他在接受传统笔墨、章法的同时,不拘于成规,敢于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,表现自己的心境和性情。他认为,传统法则、古人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,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,属于“共性”的范畴,而将个人的独特体会和作画时的感情见诸于笔墨,这便是所谓的艺术个性。他充分认识艺术个性的重要,他更懂得艺术个性不是能刻意做出来的,而应该是自己的真实感情在笔墨中的自然流露。正是由于有广阔的胸怀和长期的实践经验,王正平在构图中驾轻就熟地采用“三远法”以及“阔远法”“迷远法”营造大的苍茫气象,在此基础上再用现代构成法使画面结构铇满、清晰而具有整体感。这种传统自由挥洒的“粗头乱服”笔墨与现代意识构成法相结合,加上他笔法上注重线条的强悍劲健和抒写质量,在墨法上积墨、湿墨并用,淡墨层层堆积,墨色变化丰富,并以焦墨醒提,使画面获得兼有大气和清秀、浑厚与流畅的感觉。

  王正平的作品常以秋浦河景色为素材,这是由他浓厚的故乡情结所致。秋浦河曾经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驻足吟咏的地方,李白曾三上九华、五游秋浦,有《秋浦歌》十七首等名诗存世。沿着诗圣足迹,倾听秋炼与概括。王正平从中进一步认识到,中国画正是因为它用意写笔墨表达诗的节奏、韵律和诗的感情而富有特殊的艺术魅力。自然界无处没有诗的存在,只有艺术家具有诗人的眼睛,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诗,画中才有诗情和诗意。王正平之所以对秋浦河畔依依翠柳甚至斜干残枝情有独钟,因为他从中感觉到一种历史文化沉淀,一种人文情怀。他笔下的树予人一种“盘郁错落万千笔,层叠稠密不乱枝”的感觉,有风骨,有气质,且灵动和飘逸。

 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,王正平出生于南方,长期受南方文化熏陶,他的山水具有南方文化优雅清丽的特点;他又敢于和善于突破地域局限,注意从北派山水中吸收营养,使自己的创作增添雄浑、厚重的特色。

  王正平的山水创作已经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面貌,他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,向新的艺术高度迈进!

(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、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院院长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王正平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